《生命 生命》教学设计6
设计意图:生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,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。四五年级的学生对人生、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,学习本文,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,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,实现对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,不论粗浅还是深刻,力求有所体验、有所发现、有所升华。
一、教学目标:
1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,积累好词好句。
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,揣摩其中的深意。
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,懂得珍爱生命,尊重生命,善待生命,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。
二、第二课时
三、教程设计:
第二教时
(一)对话:为什么以“生命 生命”为题?
1、上一节课,我们一起把课文读啊读,把课文越读越短,最后读成一首小诗,用语文特有的方法诗意地回答了生命是什么?
2、这一节课,我们要让这首小诗,尤其是这几个像诗眼一样的词:欲望、不屈、震撼,带我们一起走进课文,和课文一起对话,再读课文,再读啊读,把课文越读越厚,认真地研究课文为什么以“生命 生命”为题?师板书课题――生命 生命。
简单交流:强调要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。
(注:这是一种修辞手法――反复。两个生命连用,表示强调,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,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。)
3、这是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。为什么课文中三个平常而细小的事例,能让作者对生命有如此深刻而丰富的感悟和思考?要研究这个问题,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个人――作家杏林子。正是她用自己的敏锐和细腻,从细小的事例中帮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。她就是本文的作者,台湾著名女作家,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。屏幕阅读:杏林子的故事
作家杏林子(1942-2003)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、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获得者。杏林子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病,一生与病魔纠缠不休。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,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,一度有生命危险,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。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,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。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,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。《生命 生命》就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,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。
6、研读课文2-4段,实现读者与作者和课文三维对话。
⑴、这是一个让人心灵也受到震撼的故事,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三个事例中,让“欲望、不屈、震撼”这三个词儿带着我们和作者一起对话,和课文一起对话,去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,感受生命的真谛。
⑵、交流研读“飞蛾求生”事例的对话历程。
①、课件出示屏幕阅读:夜晚,我在灯下写稿,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是飞来飞去,骚扰着我。趁它偏下的时候,我一伸手捉住了它。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,它就不能动弹了。但它挣扎着,极力鼓动双翅,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,那样强烈!那样鲜明!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,我忍不住放了它。
②、反复地读课文,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懂了飞蛾求生的“欲望“?并把那些词句子用波浪线找出来。
③、课件显示异色:但它挣扎着,极力鼓动双翅,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,那样强烈!那样鲜明!
――挣扎。
――极力鼓动。
――跃动。改为跳动行不行?为什么?
――你从中知道此时飞蛾的欲望就是什么?
用课文中的词语,就是什么?――求生,什么叫求生?渴求生存。用我们平常在说的就是――活下去。
――飞蛾明知“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,它就不能动弹了。”但它还是不放弃求生,极力挣扎。――有感情地读这句话。
――同学们,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?飞蛾的寿命一般只有9天,只有9天啊!为了这短短的9天,飞蛾在我的手里挣扎着,一分钟、两分钟,十分钟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放弃。――有感情地读这句话。
④、作者和你们被飞蛾的求生欲望震惊了。在震惊的同时,作者更是得到了一个生命的启示。请你们再读读作者的故事,说说作者从中得到了对生命的什么启示?――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,都要勇敢地活下去。板书:勇敢活下去。
⑤、让我们带着飞蛾给作者和我们的生命启示:对生存的渴望和勇敢活下去的信念,有感情地读一读让我们感动的句子。
⑶、交流研读“瓜苗生长”事例的对话历程。
①、课件出示屏幕阅读: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,过了几天,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。那小小的种子里,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!竟可以使它冲破坚硬的外壳,在没有阳光、没有泥土的砖缝中,不屈向上,茁壮生长,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。
②、照上例的学习方法,一反复地读课文,说说你从这段的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读懂了瓜苗生长的“不屈”?并把那些词句子用波浪线找出来。二思考作者从中得到了对生命的什么启示?
③、课件显示异色:那小小的种子里,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!竟可以使它冲破坚硬的外壳,在没有阳光、没有泥土的砖缝中,不屈向上,茁壮生长,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。
――竟然、竟。(生命力之强,出乎人的意料。)为什么两次用上“竟”分别说明什么?你从这两个“竟”字中体会到瓜苗的什么?(不屈)
①我没想到瓜子在没有阳光、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会冒出瓜苗,生命力之强。
②我没想到瓜苗能在没有阳光、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冲破坚硬的外壳,茁壮生长,生命力之强。
――没有阳光、没有泥土。环境之恶劣但不屈服。(注: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,靠瓜子本身的养分,确实能茁壮生长,而瓜子的养分仅能供它活几天。)
――即使。知道自己即使仅仅只活了几天,也不屈服,不放弃对生命精彩的追求和期待。
④、你知道这个不屈生长的瓜苗给了作者怎样的生命启示吗?――无论面对怎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,也要坚强不屈服。板书:坚强不屈服。
你从作者的故事中也读懂了生命的不屈吗?
⑤、是的,这就是瓜苗给作者和我们的生命启示:坚强不屈服。让我们好好读一读让我们感动的句子。
⑷、交流研读“心脏跳动”事例的对话历程。
①、课件出示屏幕阅读:有一次,我用医生的听诊器,静听自己的心跳,那一声声沉稳而又有规律的跳动,给了我极大的震撼,这就是我的生命,单单属于我的。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,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。一切全由自己决定,我必须对自己负责。
②、同学们,你们静静地听过自己的心跳吗?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!(课件:播放心跳的声音)
――听着自己的心跳,你可感到“震撼”?
把这段课文中让你感到震撼的句子找出来。课件显示异色:
――这就是我的生命,单单属于我的。
――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,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。
――一切全由自己决定,我必须对自己负责。
③、这些令人震撼的词句,给作者和我们的生命的启示又是什么?――师板书:对自己负责。
7、走近杏林子,和作者对话。
⑴、师:学到这儿,老师还是想请你们再读一读作家杏林子的故事,和作者一起感悟生命的真谛。
⑵、屏幕阅读:杏林子的故事。作家杏林子(1942-2003)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、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获得者。杏林子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病,一生与病魔纠缠不休。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,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,一度有生命危险,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。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,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。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,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。《生命 生命》就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,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。
⑶、从故事中你知道对于杏林子来讲,生命的意义仅仅是活着吗?还有什么?――师板书:光彩有力。
①你从故事中能想象杏林子在长期与病魔作斗争时,会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的生命作怎样的承诺和激励?
②你从故事哪儿分明读懂了杏林子从没忘记好好地使用生命,对自己负责?
③你从故事哪儿读懂了杏林子实现了对生命的承诺,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?
⑷、是啊,这就是杏林子,一个了不起的杏林子,一个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杏林子。她用三个事例,用她的行动,给了我们对生命的思考:活下去+不屈服+对自己负责→光彩有力。感谢杏林子,感谢她送给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,屏幕阅读:虽然生命短暂,但是,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。于是,我下定决心,一定要珍惜生命,决不让它白白流失,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。
⑸、师:我真的非常感谢杏林子,感谢她把这句精彩的人生格言送给了我,现在老师也把它送给你们。师有感情地诵读。
现在你想把这句精彩的人生格言送给谁?
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:送给我们自己。送给我们周围的每一位朋友。
8、体会课题含义,有感情地诵读。
㈣、结课:珍惜――让生命光彩有力。
1、品析佳句,诵读珍藏激励。
⑴、这是一篇美文,课文中有许多深刻含义的精美的句子,把它摘下来,就是一句激励我们努力生活的生命的格言。如果你学了课文之后,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,也把它写下来,同样将是一句激励自己的生命格言。
⑵、学生交流课文中的美句和自己的感悟。
⑶、欣赏名人的一些生命格言。屏幕阅读:
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流入大海,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,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,也不是永远痛苦,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。在快乐中,我们要感谢生命,在痛苦中,我们也要感谢生命,因为快乐、兴奋、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?――冰心
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,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;一条丑陋的毛虫,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。因为,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。――杏林子